今天分享的是: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 绿色和平合肥股票配资
报告共计:28页
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总结
《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》由绿色和平与南京大学(溧水)生态环境研究院联合发布,系统剖析了我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现状、问题,并提出针对性建议,为园区污水处理管理提供关键参考。
报告指出,我国自2016年起成为全球污水处理量最大的国家之一,2016年工业与生活污水年处理总量达971亿吨。在“水十条”等政策推动下,截至2018年9月末,全国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97%,超95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,新增废水处理规模2858万吨/日,设施多集中于中东部,河南、河北等省份建成数量居前。但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问题严峻,2018年全国436家(次)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中,污水处理厂占比56%,且2016 - 2018年严重超标污水处理厂占比多次接近或超50%,部分厂连续超标。
同时,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存在三大核心问题。一是管理分散、协调机制不健全,企业预处理、管网输送、集中深度处理涉及多部门,部门间信息不畅、协作不足,导致监管疏漏,如企业预处理超标致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却责任难界定,管网漏损问责难,部分监管机构不作为。二是污水排放标准不合理,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多执行2002年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A标准,该标准部分指标与行业标准不匹配,且企业预处理间接排放标准未区分污水接纳主体,未预留协商空间,增加企业成本或致偷排。三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,全国污水管网存在40万公里缺口,需1万亿资金补足,贵州、安徽等地部分园区因管网未完善,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,且环保资金短缺加剧此问题。
展开剩余74%针对上述问题,报告提出三方面建议。其一,划清责任边界,明确履责和追责机制,如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负责企业预处理纳管审批与监管,延伸污水处理厂权力与责任,推进规范化监管,建立重点企业台账、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等。其二,完善排放标准体系,允许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协商间接排放标准并报环保部门备案,各省结合本地情况出台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。其三,多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,加大财政税收优惠,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